学生工作
以强保护、高质量(价值)专利培育为目标导向的政校法企联动共建“专利制度体系”课程群
学生风采
2021-11-07

知识产权“实践性、应用型、复合型”的特点决定了“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应具备“法律+知识产权+管理+金融+技术+政策”等知识和技能,意味着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通过“政校法企”路径、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资源的结合才能实现。

2019年9月15日,我校正式和和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省第一家产业知识产权学院——“东莞知识产权学院”,联合培养实务性知识产权人才。12月26日我校又相继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方协同合作深入推动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的实践参与,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

基于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应用型特点,法社学院强化需求导向的知识产权实务课程群重构,根据知识产权强保护建设、以及支撑产业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重点建设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法、专利理论与代理实务、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等课程在内的“专利制度体系”子课程群。

在理论授课方面,打通相关课程之间的“物理”界限,即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引领,突出社会创新主体迫切关注的成果“强保护和涉及转化运用的高质量(价值)专利”管理内容授课;围绕该核心课程的《专利法》课堂授课内容包含《专利代理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的应用内容部分;而在《专利代理理论与实务》课堂实务授课时,又引导学生和《专利法》、《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相关内容深度融合,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正达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的目的。

在实践教学方面,依托“东莞知识产权学院”(产教平台)汇聚的大量的政府、法院、企业资源,全面引入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行业、实践嵌入、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及行政裁决案件的深度参与,切实提升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2021年10月12日、14日下午,学院《新文科背景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建超老师带领大创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建设目标下的东莞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及知识产权制度对东莞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路径研究学生团队先后来到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城办公区)以及南城天安数码城开展实践教学。

“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是东莞正在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图在操作层面上尽可能解决权利人反映强烈的“维权周期长、成本高、取证难、赔偿额度低”等问题。

10月12日上午,在市场监管局执法二科和东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努力下,仅用半天时间就促使双方当事人就8宗专利侵权纠纷初步达成和解意向,尽显东莞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效能。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建设目标下的东莞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大创项目团队同学全程体验上述纠纷化解过程,对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管辖、立案标准、处理程序、证据质证以及调解技巧有深刻的认知和体验,彻底把课堂理论所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深刻。

调解结束后,大创团队同学和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科谢科、执法二科萧科以及相关执法人员就行政保护特点、程序,调解技巧,东莞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关系,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短板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从“一线”实践层面反思校内所学的“得与失”,更加感受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维权、成果转化运用的重要性。

10月14日,张建超老师带领两个大创项目组同学来到南城天安数码城,就“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维权案例分析”和天安数码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东莞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交流,让同学从市场管理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企业等不同角度了解知识产权在市场营商环境打造、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通过“知识产权解决产业发展、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和“以调促学、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不仅仅提升学生“三创”能力,也让学生找到今后知识产权职业的努力方向。

未来,学院将继续在建立、完善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在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方面,特别是在相关“子课程群、产教融合课程以及学科交叉课程”建设进行探索,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创造”育人体系,努力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图片:刘慧敏

文字:张建超 刘慧敏 莫家维

编辑:萧雨兆

校对:刘曼媛

一审:李嘉怡 陈妍彤

二审:邹欢 张建超

终审:朱晓红


手机扫一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