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体验红漆描花木屐,传播中华传统技艺”活动顺利开展
学生风采
2023-05-21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坚持文化润人,提高青年大学生文化素养,2023518日下午230我院于莞城校区莞思活动室开展“体验红漆描花木屐,传播中华传统技艺”活动。此次活动特邀请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锦泉老师现场指导同学们进行“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为法社学院负责开展的2022年劳动教育示范活动“青鸢计划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内容之一。劳以启智,动以润心,希望同学们通过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人文素养,培养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学院20名学生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法社学院学生会主席林婷同学担任主持。

活动开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同学们初识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的制作技艺。史料记载道:“莞屐尚绣轻为贵”,东莞石龙镇的红漆描花木屐工艺有着千年历史,其制作技艺高超、艳丽卓目,于岁月打磨中赋彩。上世纪50年代以前,木屐是人们必需的生活用品,石龙中山路经营木屐的店铺达数十家。

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纯手工制作,工序繁琐讲究,利润微薄,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制屐行业,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传承面临濒危局面。目前,石龙只有一家制作木屐的家庭作坊,传承人梁锦泉仍然坚守着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

在初步了解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的历史背景与制作技艺后,现场同学们在梁锦泉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据梁锦泉老师介绍,一双木屐的制作需要经历从制板到完工近20个工序。木屐上的图案品类之盛,有山水花草、虫鱼鸟兽等,彼此相互组合,显示不同的美好寓意。在同学们的描绘下,木屐的花传承千年跃于眼前。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东莞将这门传统技艺列入东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锦泉也随之成为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多年来,梁锦泉老师常受邀带着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走进各学校,也深入村(社区)推广这门手艺,带领大家亲手体验木屐的制作过程,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增进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唤醒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在中华文明的殿堂里,非遗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凝结着匠人的灵气与才华。每一种非遗手艺的背后都是人们与生活环境相融共处中凝结出的审美与智慧。

“木屐叩响,幸福美满”红漆描花木屐是特色婚俗文化非遗产品,寓意“步步高升”。每一件出自非遗匠人手中的作品都带着一份天然的情感。那是从内心灵感的生发到指尖温度的传递,方寸之间领略非遗之美。这恰恰的石龙匠人们一直坚守的情怀与初心。

活动现场,梁锦泉老师与同学们进行热情交流。他表示,使他坚守非遗手工业的是一腔诚挚的热爱,他也由衷希望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推广非遗技艺,激发公众的兴趣爱好。

木屐声声,万家逢喜。东莞红漆描花木屐植根于东莞人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有幸与梁锦泉师傅一起,走进红漆描花木屐,了解这一石龙特色婚俗文化非遗产品,感受非遗之美。

非遗之美,是民族之美、文化自信之美,既可以美得“接地气”,也可以美得“震撼”,非遗传承人更是坚守初心,秉承匠心的坚守之美。

秉承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卓越、构筑工匠之魂,梁锦泉老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灿烂如星辰的文化瑰宝,也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文化有大美,自信而持之。

唯创新才能发展,唯匠心才能传承,非遗传承与保护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守护与创新,希望更多的年轻大学生能够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聆听历史的脉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黄志轩

文字:陈绿琪

编辑:池子琪

校对:池子琪

一审:叶泳欣

二审:杨瀚博

终审:梁意红


手机扫一扫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