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由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系主办的第十二期“法路历程”分享在莞城校区图书信息中心负一楼小剧场举行。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王相东为本期的主讲嘉宾。
本期分享与法学专业《模拟法庭》课程相结合,以民商事审判实务研究作为主题,王相东法官围绕“重视法律素养的提升,掌握法律解释的方法,准确把握法律概念的内涵,注意近似法律关系的区分,利益平衡原则在裁判中的运用,合理性原则在裁判中的运用”等专业性问题进行阐述,并引导同学们重视体验式学习,对未来职业做好准备。
分享伊始,王法官通过两个精彩的案例,指出提高法律素养的关键点在于能否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从法律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设置有趣的法律场景,王法官抛砖引玉:法律和案例都不是万能的。社会不停变化,许多问题没有被法律回答,这些时候我们该做何选择?
因此掌握法律解释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王法官用一个先天性心脏病引发的工伤案例引出法律焦点,根据法院判断的观点为同学们展现了当一个法条出现多种解释时,法官该如何解释法律的情况,引发大家对法律解释的思考。
在每一个时代的具体情境里,法律人的思维方式都包含着如何在不同的利益派系中博弈的方法。王法官循序渐进,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案件,我们在现实当中会不停地面对各种问题和规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关系,平衡并合理地争取利益。
王法官指出,在实务工作中,案例往往是充满争议的,而争议恰恰是法律的灵魂。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在面对争议时,在既有的规则里,尝试所有可能路径,争取最大利益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斗争跟思考,其实它不只属于法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王法官也分享了许多学习的干货,为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学习法律知识的公众号,鼓励大家重视碎片化学习,同时为同学捋清楚了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的难题。
在本次分享中,王法官引人入胜地介绍了富有影响的案件,但并不是为了重温历史,而是为了看这些案子里解决争议的判定,法官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思考路径。在王法官的循循善诱下,同学们感受到法律思维逻辑的魅力,收获良多。
(一审:罗兆婧 二审:蔡贵峰 三审:杜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