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构建体系认知,应对前沿挑战”国际知识产权专题讲座
名家讲坛
2025-11-25

为帮助学生构建国际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认知,在今年的国际学术周活动中,我院特邀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易在成教授主讲“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专题讲座,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对当前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下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基础与核心问题的探讨和分享。法社学院副院长罗兆婧、王岩教授、龚红兵副教授等参加讲座。

易在成教授开宗明义,指出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博弈的关键领域。易教授从“知识产权是国际的,国际是知识产权的”这一核心理念出发,指出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他回顾了知识产权法的国际起源——从英国《安娜法令》到威尼斯共和国第一部专利法,强调了国际保护机制在历史演进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易教授详细地梳理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两大支柱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并生动阐释了二者既协作又互补的关系。他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从“碎片化”走向“初步统一”,又面临新的“碎片化”趋势的动态演进过程,举例中美之间的贸易互动以碎片化趋势再度加剧,揭示了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复杂格局。

为让同学形成清晰认知,在具体权利类型的分析中,易教授比较了三大知识产权在国际保护层面的效果差异。他明确指出,著作权依托“自动保护”原则在国际上享有最高程度的保护;而专利保护则因强烈的“地域性”特征,需要权利人进行主动、战略性的全球布局。

在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当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国际知识产权法中的应用与挑战”问题时,易在成教授对此回应,AI技术在提升法律实践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AI生成内容权利归属、数据训练合法性等一系列新问题。他强调,在AI时代,法律人更需夯实体系化的知识基础,并积极投身于未来国际规则的塑造,以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法律前沿挑战。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具体案例解读,为在场师生打开了专业的国际视野,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撰稿:黄睿希

初审:蔡贵峰

复审:罗兆婧

终审:杜应发

手机扫一扫分享文章